她为民族团结进步而努力——记致公党党员、致公党大理州委机关干部刘颖
首个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日大会现场
本网讯(大理州委会 罗金洪)11月21日下午,大理白族自治州首个民族团结进步日大会在大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对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致公党党员、致公党大理州委机关专职干部刘颖同志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民族团结是发展的根基。要想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基础,综合素质是保障。刘颖同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物之成于气,人之成于学。"为了打下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刘颖同志认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自觉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多民族国情和民族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对国情、省情、州情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她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协助本职工作单位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民族地区建言献策,发挥好民主党派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独特作用。
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刘颖同志下派到漾濞县富恒乡石竹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漾濞县富恒乡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民族聚居地,居住着汉、彝、白、苗、僳僳等多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91%,是云南省506个、大理州45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驻村期间,刘颖同志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严格要求自己,以"沉下身子、用心为民、服务群众"为工作原则,主动融入到彝乡群众的脱贫工作中,认真履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各项职责,协助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参与组织和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宣传好各项方针政策。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将脱贫攻坚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结合,以脱贫攻坚工作助推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工作促进脱贫攻坚。
下派驻村以后,刘颖同志就在心里装下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从来没有干过基层工作的她严格要求自己静下心、沉下身,多学、多听、多做事。面对少数民族聚居的环境,"干部听不懂彝族话""群众讲不出普通话"是她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流起来最大的困难。为了做好工作,保证扶贫政策信息顺畅下达,彝乡群众的诉求能正确上达,刘颖同志不断寻找能够和村民们顺畅交流的办法。当了解到彝乡村民们能歌善舞,热爱打歌,尤其是当地流传的富恒打歌"路路啧"特别受到群众喜爱的情况后,刘颖同志便以向当地的村民们学习打歌为契机,不断学习当地群众的交流方式,学彝族话,模仿当地的方言......很快,刘颖同志就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心里面装着群众,才能和群众心相连;只有感情上亲近群众,才能和群众情相通。"刘颖同志虽不是本地人,但她嘴里却常常挂着"我们乡""我们村",她把自己当成了新的彝家人。对于群众们来说,她就是朋友、是亲戚,是家里人。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她务实、真诚,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年轻的体魄在磨砺中成长,青春的梦想在基层熠熠闪光。
节日慰问困难群众
为了做好彝族村民的脱贫工作,刘颖同志积极参与了各级组织举办的各类扶贫培训,和工作队长及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她始终坚持向群众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基层学习,努力做到熟悉村情、精准识别、摸清穷根,全力以赴为群众服务。村干部们对电脑不是很熟悉,她就发挥年轻人熟悉电脑知识的特长,主动承担起村委会的电子业务工作。有贫困户的孩子在大学里想要办理助学贷款,她便积极去搜集相关资料,为贫困户提供咨询和协助,帮助贫困户解决供孩子上大学的后顾之忧......虽然扶贫工作很辛苦,但用一时辛苦换来贫困群众们长久的小康和幸福确是包括刘颖同志在内的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们的工作初心。
开展日常业务工作
村里资源丰富,但无奈"酒香也怕巷子深"。刘颖同志就结合本单位工作优势,积极协调资源助力脱贫。一方面做好各级各地致公党组织和挂包村的协调联系工作。协助致公党上海市徐汇区委、宁波市委等致公党组织到富恒乡开展扶贫、调研工作。两年内先后争取到致公党上海徐汇区委37000余元资金;协助组织开展"致公爱心核桃采买"活动,帮助全村农户售出核桃共2867公斤,价值15万余元;协助石竹村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等。另一方面借助参政党建言渠道,为贫困地区发展献良策、谏诤言。2017年,根据石竹村实际,完成了《石竹村万亩杜鹃林生态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积极为脱贫工作献计出力。头顶一片天,民族一家亲;干群心连心,脱贫又致富。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刘颖同志挂钩的富恒乡石竹村在2016年顺利脱贫,刘颖同志的挂钩户还被评为"大理州2017年度脱贫光荣户"。
民族地区的工作经历让刘颖同志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的"三个离不开",刘颖同志常说:"要继续坚定信念,加强学习,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