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云南致公在行动(九)
随着疫情防控压力不断增大,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各类防护用品消耗过快,防护物资的保障需求非常迫切,急需大量的防护物资。致公党昆明市官渡区基层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全体党员中发出捐款倡议,并以基层委的名义购买医疗用品捐赠给医院。聚沙成塔,共收到致公党员爱心捐款13600元。
由于物资紧缺,很难买到疫情防护用品,经过官渡区基层委多方联系,终于联系到一家正规渠道的厂家,购买了总金额14620元的外科手套7200只,帽子3000顶,500毫升洗手液48瓶,党员捐款不足部分由官渡区基层委支付。
2月4号下午,防护物资按期送达,致公党员谢漪涟、喻丽红,冯程,饶涛,李敏一起清点物资,一起用推车搬运到器械科,并代表官渡基层委全体党员对捐赠物资进行交接、登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对致公党官渡区基层委的捐赠义举表示感谢,承诺一定把这批物资用到临床第一线,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尽一份力,让我们彼此相爱,扶助"这是老党员刘涛老师的短信留言。"爱心捐款""应该的""爱心永恆""愿早日春暖花開""心意而已""抗击疫情,你我同在" "一切都会过去" "共同渡过难关"......一句句发自党员捐款时发出的短信留言,代表着致公党官渡区基层委全体党员的爱心,鼓舞着在一线奋斗的医务工作者。我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必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让原本就坚守岗位的急诊人直面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这场战疫,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致公党员、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急诊科主任蔡黎伟,致公党员、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急救医学部主任邵标,致公党员、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刘燕等带领下,全力以赴坚守阵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守卫"前线阵地"的决心和信心。
疫情越来越严峻,急诊科承担了发热预检分诊和急救工作。面临着一波又一波前来就诊的患者,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北院区的急诊人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走于各个诊室,守卫着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南院区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向医院提交了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请战书,蔡黎伟、刘燕等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及时解决科室、病人及医护人员的需求。北院区邵标每天24小时值守科室,妻子定期送来换洗衣物,全力支持防疫工作,诠释了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担当。
致公党昆明市五华区基层委第二支部党员、五华区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喻智贤,作为一名一线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疫情发生以来坚守岗位、积极主动作为,对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处置。
1月22日,喻智贤就梳理了存库防护物资,为全局干部职工每人配备了一盒(5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2个3M防护口罩,每个科室配一瓶免洗手消毒液。1月23日,再次为职工准备了碘伏、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等消毒药水。1月26日,收到复工通知后,第一时间想到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排查本身存在很大的风险,调集人员消毒机一台,并协调物管在普吉大院值班室设置人员消毒间一间,为进出办公区人员进行消毒。积极与区应急局消防队协商,提供大型喷雾消毒机和消毒药水,由他们负责对整个普吉大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每天早晚一次的消毒。1月27日,当天还补充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粉50件、碘酒10件、酒精2件,做好处置动物疫情的准备,并于1月中旬已完成辖区涉养殖街道11个社区消毒物资的发放工作。
1月23日,接到有关通知,五华区一男子将数斤野生麂子肉从湖南带至昆明,并食用了一部分,在得知食用野生动物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该男子到五华区人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男子未感染相关疫病。该男子到医院就诊过程中,将剩余麂子肉带至医院,喻智贤迅速到现场对剩余麂子肉进行无害化处置。
为切实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较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草拟了《五华区动物冠状病毒防控技术方案》,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组织人员下发辖区各规模养殖场《关于加强动物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通知》,排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行动配区卫健委,带队对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耀龙康城小区8栋3单元病人家中无人看管宠物进行处置。作为区动物检疫组牵头部门,喻智贤组织对辖区农贸市场进行排查,杜绝活畜禽交易、宰杀及野生动物转运和贩卖;为避免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对辖区规模生猪、禽类养殖场进行采样监测;及时对群众举报城区饲养鸽子、家禽进行处理;保持手机畅通,准备随时处置各类突发动物情况。
编辑/洪晓薇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