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网站      今天是2024年05月02日星期四 登录工作平台

    致公要闻

    致公要闻

    首页 - 致公要闻 - 致公要闻

    致公党第二、三届摄影赛评委殷晓俊记录疫情之下的“伦敦百天”

    作者: 发表时间:2020年06月24日 点击:4252次

     

      伦敦当地时间6月18日16时30分左右,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经在伦敦滞留133天的中国全景摄影师殷晓俊,终于在希思罗国际机场登上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包机。而此时,距离他1月16日从家乡云南昆明启程前往巴黎、伦敦对博物馆进行全景拍摄,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


    殷晓俊


      殷晓俊是我们致公党的老朋友啦,曾担任致公党第二、三届摄影赛评委,他对待评审工作认真、敬业,坚守自己的准则,得到了赛事主办方的一致好评。滞留在异乡的他,每天用自己专长记录着伦敦战“疫”的点点滴滴……


    图为4月26日,疫情期间的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


      1961年出生的殷晓俊,被誉为“中国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他曾耗资百万购回晚清时法国驻昆明总领事方苏雅在中国西南地区拍摄的1200余张老照片。1998年,这些老照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展,引起轰动。从此,用影像记录世界,成为殷晓俊的事业。


      在微信里,殷晓俊对记者感叹说,原本计划2月29日回中国,做手术取出身体里的三块钢板。没想到因为疫情,机票接连被取消了四次,身体出现了排异反应,最后只好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申请回国的机票。


      “第一次机票被取消,没有太在意。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早先奉行‘群体免疫’的英国政府突然升级防控措施,我也成了滞留伦敦的众多华人中的一员。”在殷晓俊看来,3月16日是“伦敦抗疫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伦敦市民被要求尽可能居家办公,避免“非必要”的人际接触。


      “随着抗疫的开始,伦敦的几大博物馆全部封闭。”殷晓俊介绍。作为一名全景摄影师,他马上调转镜头,对疫情之下的伦敦街头进行全景记录。他每天步行近10公里,沿着泰晤士河两岸纵深四五公里的街区进行拍摄。“三个多月来,走遍了泰晤士河上的14座桥。”6月15日伦敦“解封”当天,殷晓俊告诉记者,他已经拍摄了44万多张照片。


    图为4月18日,疫情期间的英国首相官邸。


      在殷晓俊的镜头里,伦敦“抗疫第一天”,街上的行人依然不少,但几乎没人戴口罩。“据我了解,伦敦当地人觉得,只有生病了才要戴口罩。”殷晓俊说,“当地人最开始的防疫意识并不强,对戴口罩的行为也比较敏感。”


      后来,商店纷纷歇业、学校停课、部分地铁停运、金融机构“停摆”……平常热闹繁华的伦敦城开始“隔离自救”。3月24日,伦敦“封城”,街上巴士“空驶”;4月10日,芬斯伯里公园,女警骑着马催促人们不要在外逗留;5月12日,伦敦金融街,空无一人;5月20日,中国城,商户大门紧闭;5月24日,伦敦的周末,很多英国人到公园草地上晒太阳;6月1日,圣保罗教堂旁边,玫瑰花傲然盛放;6月15日,伦敦“解封”,大部分商店开门营业,橱窗里的模特终于穿上了衣服……也是在这一天,乘坐地铁时戴口罩,已经变成英国政府的“强制要求”。


      所有这一切,都被殷晓俊记录在了他的镜头里。  这几个月,也让他感受到了伦敦的人情冷暖。“刚住进民宿时,听说我是中国人,房东吉娜女士非常戒备。我一清嗓子,她都会非常警觉。”殷晓俊说,“后来我发现,她感冒咳嗽了。我分给她两颗从云南带来的茶膏,告诉她含着茶膏可以缓解咳嗽。”几天之后,吉娜不咳了,她惊呼:“太神奇了!”


    图为6月11日,疫情期间的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天鹅湖。

      

      此事之后,吉娜自愿当起了殷晓俊的助手,每天帮他把拍摄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告诉英国当地人,有一位中国摄影师每天在伦敦街上坚持记录。


      殷晓俊介绍,已经拍摄的44万多张照片,是伦敦抗疫将近100天的街区记录。回国后,他将对这些照片进行系统整理,并寻找渠道提供给伦敦市博物馆和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备份。“这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中国人在伦敦留下的一批特殊的全景记录资料。”他说。




      来源/中新社

      作者/刘丽慧

      编辑/洪晓薇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