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网站      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星期六 登录工作平台

    致公风采

    致公风采

    半山四月天

    作者: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5日 点击:587次

    杨 骏

    云南省富民县第一中学

    致公党昆明市呈贡基层委


    图片1


      4月12日,富民县樱桃节在半山耕云隆重开幕。龙纳河一带百姓口口相传,1936年4月11日,赤鹫坝子上空百鸟翻飞,清脆地鸣叫声组成春天里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悠扬动听,耐人寻味,吃早饭时,红六军团就进驻大村。12日拂晓,萧克、任弼时、王震将军在赤鹫邵家大院释放了跟随红军长征达560天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率领红六军团以追赶春天的步伐,迈步长征北上抗日。红军战士胸怀共产主义崇高远大理想,满腔热情地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沿龙纳河逆流挺进。


      最美人间四月天,只要您来到半山,您就会拥有整个明媚的春天。当春姑娘的脚步悄然踏上半山,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半山的春意,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嫩绿的新芽从枝头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芬芳四溢。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与泥土的清新气息,仿佛是春天温柔的抚摸。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歌声婉转和谐,为这宁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漫步在半山的小径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如梦如幻。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着一曲春的赞歌。


    图片2


      半山的春阳光最灿烂,满满是爱、是暖、是永恒,充满希望。1936年4月11日,红六军团长萧克曾在半山观察赤鹫坝子敌情,占领赤鹫镇后,分地主浮财给贫苦百姓,在小麻沟枪毙残害红军战士的国民党特务,红军不顾长途行军打仗的疲劳,给村民挑水、扫园子,成立列宁室开展革命宣传,在街上说顺口溜:“路上过一过,穷人莫肇闲,跟着去的都有一份田”,“农民,农民,快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六军团的言行让国民党统治下的赤鹫穷苦农民直接接收到来自红军的暖暖的爱和情,真正感受到“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看到了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赤鹫人民发自内心深深地热爱红军队伍。杨德春夫妻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东躲西藏,秘密救助13岁小红军战士田作义。


    图片3_副本


      好雨知时节,申时乃发生。摘樱桃的队伍刚走出园子,就下起了小雨,大家都称赞导游上知天文,安排得好。回到营地,大家坐在一起,喝茶、吃烧烤、打牌、唱歌、跳舞、摆龙门阵。雨越下越大,吃完晚饭,雨还是下个不停,给果树、山林送来饕餮盛宴,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预示着今年一定是个五谷丰登的丰收年。


      半山的春天是长春,不象有的地方,南风一起就溜走了。宋代诗人王观感慨春天易逝,写下:“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黄庭坚抒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如果您对春天情有独钟,希望与春姑娘长住,就到螳螂川滋养着的碧水半山这片大地沃土来吧!因为,这里有永恒的春天!


      参加重走长征路,回溯历史的长河,萧克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的英雄事迹熠熠生辉。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红六军团肩负着革命的使命,在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行。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踏过荆棘坎坷,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萧克将军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带领着战士们一次次战胜敌人,逆境重生、凤凰涅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他们的足迹,印刻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六军团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革命精神。启迪和鼓舞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只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就一定能战胜魑魅魍魉制造的各种困难,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图片4


      而在富民,樱桃节则是拉开人民共享美好生活序幕的一场欢乐盛宴,将大自然的馈赠和人间的烟火气完美融合。每年樱桃成熟的季节,富民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镶嵌在翠绿的枝叶间,煞是好看。游客们纷至沓来,穿梭在樱桃林间,亲手采摘那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樱桃,品尝着甜蜜的滋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除了采摘樱桃,樱桃节上还有丰富多彩的各式活动。热闹非凡的民俗表演,展示着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吸引着男女老少踊跃参与。富民樱桃节,不仅是一场关于美食和欢乐的聚会,更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桥梁,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美好的机会。


    图片5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